按Enter进行搜索或Esc关闭
按Enter进行搜索或Esc关闭

新国标来袭!7月起实验动物管理要有变化

科学洞察2023-06-30

2022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GB14922-2022 《实验动物 微生物、寄生虫等级及监测》,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。

 

新国标代替GB 14922.1-2001 和GB 14922.2-2011,合并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级及监测要求。总共进行了17点更新,涉及大小鼠、豚鼠、地鼠、兔和猴。

 

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的便利,让全球各地的研究者共享丰富的实验动物资源。同时,不可避免地也要共同承担一些生物安全风险。哪些病原体需要着重排查?哪些病原体已不再构成严重威胁,可降低检测频率?随着科学家对病原体的认知不断加深,实验动物排查标准也在更新。国家标准作为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,为设施管理者提供指导。

 

此次更新有哪些新变化?以大小鼠为例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 

 

 

为什么增加牛棒状杆菌和小鼠诺如病毒为免疫缺陷鼠检测项目?

 

牛棒状杆菌和小鼠诺如病毒为免疫缺陷动物常见易感病原体。定期排查,有助于监测、管理免疫缺陷动物的健康,保障实验项目顺利进行,并减少对动物房的潜在影响。

 

牛棒状杆菌:裸鼠易感性更高,感染后往往出现鳞状皮炎的典型症状,并伴有体重降低、活跃度降低等,甚至会影响移植物的生长速度,严重干扰实验。牛棒在动物间传播迅速,且难清除,对饲养免疫缺陷鼠的动物设施有很大隐患。

 

小鼠诺如病毒:目前实验小鼠中感染率较高[1]的病毒。一些特定品系的动物,如干扰素α、β、γ受体和STAT1缺失的小鼠及免疫缺陷模型,感染MNV后可表现为消瘦、腹泻及死亡,死亡率高。感染MNV的免疫正常或缺陷小鼠通过排泄物持续排出病毒数月,对其他健康动物造成潜在威胁。

 

 

为什么将卡氏肺孢子虫更改为肺孢子菌属?

 

在1988年之前,肺孢子虫因类似原虫的生活史和形态特征被归为原虫。1988年Edman等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成果,发现卡氏肺孢子虫与真菌的同源性(60%)超过与原虫的同源性(20%),从囊壁的超微结构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及蛋白质的功能特点,进一步认为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不典型的真菌[2]。2001年,机会性原生生物国际研讨会上,科学家们一致通过重新修改命名,由肺孢子菌代替卡氏肺孢子虫成为属[3]。除了感染人的耶氏肺孢子菌(P. jirovecii),目前实验动物肺孢子菌主要有P. murina、P. carinii、P. oryctolagi和P. wakefieldiae 5种。其中P. murina感染小鼠,P. carinii和P. wakefieldiae感染大鼠,P. oryctolagi感染兔。

 

 

为什么将大肠埃希菌O115a,C:K(B)更改为啮齿柠檬酸杆菌?

 

大肠埃希菌O115a,C:K(B)与啮齿柠檬酸杆菌相似度极高。

 

OKUTANI A团队于2001年报道,2个菌16S rDNA基因序列高度同源(99.6%以上),生化反应和小鼠品系易感性试验等结果均相同[4],建议将大肠埃希菌O115a,C:K(B)重新归类为啮齿类柠檬酸杆菌。

 

2021年在《2013-2020年7次实验动物病原菌项目国标比对结果分析》中也提到:病原菌名称在不断更新变化,大肠埃希菌O115a,C:K(B)更新为啮齿类柠檬酸杆菌[5]。

 

另外对于一些检出率较低的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,新国标取消了强制检测要求,由必须检测项目改为必要时检测项目(如鼠痘病毒)或取消检测要求(如小鼠腺病毒)。

 

 

其他类实验动物的检测项目更新请参考

GB14922-2022国标文件

 

 

备注:本文中出现的“必须检测”为国标文件“必须检测项目”简写,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、等级确定时必须检测的项目。

本文中出现的“必要时检测”为国标文件“必要时检测项目”简写,指相关行政部门要求时、本病流行时、进出口时,或特殊实验要求时需要检测的项目。

 

为配合新国标的调整,相关检测套餐项目已更新,详情请联系:010-8474 4523

维通利华检测室作为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全球第三家检测室,可满足多种实验动物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需求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. Mähler, Michael, and Wiebke Köhl. “A serological survey to evaluate contemporary prevalence of viral agents and Mycoplasma pulmonis in laboratory mice and rats in western Europe.” Lab animal vol. 38,5 (2009): 161-5. doi:10.1038/laban0509-161

2. Edman, J C et al. “Ribosomal RNA sequence shows Pneumocystis carinii to be a member of the fungi.” Nature vol. 334,6182 (1988): 519-22. doi:10.1038/334519a0

3. 冯洁, 林金杏 等. 卡氏肺孢子菌的生物学特性简述[J].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, 2018, 38(4):320-324.

4. Okutani, A et al. “Comparison of bacteriological, genetic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s between Escherichia coli O115a,c:K(B) and Citrobacter rodentium.” Experimental animals vol. 50,2 (2001): 183-6. doi:10.1538/expanim.50.183

5. 邢进等. "2013—2020年7次实验动物病原菌项目国际比对结果分析."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006(2021):041.

更多精彩内容
文章搜索